1.
想做直播这个念头是在做完《见招拆招》第100期的那一周。那一周,我好像每天都在熬夜,昼夜颠倒。
熬完最后的两个通宵,星期一的早上,同事看到我说,你好像老了10岁!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我好像已经50多小时都没有离开过的电脑了。
结束完了《见招拆招》的工作,休假两天,受中国羽协的邀请,马不停蹄的又去了西安,为东西南北中总决赛做现场解说。刚上高铁,身边的人,开始不断接工作电话、回工作微信……
都说我们是被手机绑架的一代,但窗外的阴天田野楼房电线这些高铁沿线的标配也没什么特别,只是记忆里绿皮火车路过的城市乡村,那些梦境一般的夕阳和月光,白云和蓝云,都好久没遇到了。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好像每一个人都行色匆匆,没有人按下暂停键。
2.
记得以前有人问我:《见招拆招》都做了这么久了,到底什么时候能火呀?我细想了一下,哈哈哈,大概不会火吧!╮( ̄▽ ̄)╭
因为它不具备能“火”的特质啊。这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充斥着微博、微信、短视频等这些碎片化的资讯和信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那些短小、搞笑的内容,往往更能抓人眼球。
而《见招拆招》好像却并没有这些特质,一年多前,在写《见招拆招》的介绍文案时,我就把他定位成了一档“不吐槽、不毒舌,有态度的羽球技术评论节目。”
我经常也在节目的文案里说:羽球是一项美而有趣的运动,所以,我更想通过欣赏的眼光和角度去表达一种励志与优雅的审美。
尽管可能这种风格,和当下流行的短视频不同,但我也并不担心没有人看,因为我和大家一样,热爱羽球的那份初衷,一直都在。
3.
《见招拆招》100期了,我也跟随着节目在不断进步,从资深球迷变身业内人士,对这个行业也有了自己深刻的认识,很感恩通过爱羽客这个平台,能让自己大学时代的想法得以实现。
我算是一个记忆力很好的人,总是可以记住多到不可思议的东西,我时常会点开自己以往的节目回看,听着早已烂熟的BGM,俗套的开场白,还有屏幕里大家的弹幕,思绪还是会被慢慢拉远……
当时发生的事,文案里的某一句话,都好像恍如昨日。对我来说,这档节目的意义,除了表达了我个人的思考之外,更像是记录了我成长经历的影像。
做完上期节目时,在高铁上,看见有人在评论区留言说,看了3年的《见招拆招》,改变了他许多技战术观念……看完这些留言,嘴角还是会不自觉的上扬,
但我也突然意识到,过去的3年时间里,我好像一直都在马不停蹄的思考选题、写文案、配音、剪辑……没有太多时间,和大家有更深入的交流。
或许我一直坚持做节目的意义,除了分享之外,还希望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和大家有更多的思维碰撞。
所以,周五晚19:00,趁着公布中奖名单,我们一起聊一聊吧,聊什么都可以。关于《见招拆招》、关于爱羽客,又或者是关于我个人……大家有什么样的疑问,也可以先在评论区里留言,晚上直播,统一给大家回复。
马上就是新年了,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不忙不盲,健健康康!
本文系爱羽客羽毛球网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优秀原创稿件、个人简历投递通道:tougao@aiyuke.com
登录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