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世锦赛男单半决赛,谌龙vs安赛龙的比赛,谌龙两局仅拿了19分,这是一场看似比分悬殊的比赛,以爱羽客菜师兄对谌龙的了解,谌龙绝不是那种轻易放弃抵抗的球手,安赛龙能在比分上打得这么“顺”,一定暗藏玄机。今天师兄就带大家回顾这场“双龙会”背后的玄机。
一、安赛龙前场坚决围绕勾球做文章
(1)前场坚决勾
(红衣网前回放+勾球)
(红衣接杀挡远网+中路回放分出小斜线;只要带斜线,哪怕是半场对角球,也可算作勾球)
如果做技术统计的话,安赛龙前场的勾球使用次数一定远远大于谌龙。勾球除了是一个网前技术,更是一种姿态,是先在网前寻求转变的姿态。大多数情况下“勾球”并不是用来得分的,而是破坏对手的启动节奏,让对手动起来+丢位。
(2)“勾”转“杀”
(红衣远网勾斜线+杀直线)
(红衣勾对角+头顶突击直线)
这是安赛龙一个习惯球路,通过勾球调动对手,然后抓对手的对角线起球突击直线。
二、安赛龙后场坚决围绕杀球做文章
(1)后场见“高”就杀
(红衣拦吊+头顶杀直线)
如果做技术统计的话,安赛龙后场的杀球次数一定也会远远大于谌龙。这次球速偏慢,安赛龙可以毫无顾忌的使用力量下压,同时也把自己的身高优势发挥到极致。
(2)杀球落点为“王”,重杀备用
(红衣并非尽全力重杀,但落点非常边+深)
(红衣头并非尽全力重杀,但落点很深+靠边)
(红衣重杀,落点很深)
在第一局大多数时候,即安赛龙非常清醒,手感非常好的时候,基本不适用全力的重杀,而是中速杀,牺牲一定的发力,但极致的追求落点“深”+靠边。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正因为杀的不重,谌龙即使拿到球,也借不上力,导致很多挡网下网。第二局,随着安赛龙手上的控制力下降,落点不那么刁钻,但力量慢慢增强,越来越多的硬“突”直线,谌龙也因为消化防守注意力有所下降,依然没有破解安赛龙的杀球。
(3)杀中带变
(红衣反拍高远斜线+抓对手斜线杀“回马枪”)
(红衣挡远网+突然抓推突击斜线)
虽然整场比赛安赛龙的杀球都以直线为主,但偶尔的斜线杀球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说明了其清醒的战术意识。
(4)“杀”转“勾”
(红衣杀球+网前勾球)
这是一个有趣的循环,即可以“勾”转“杀”,也可以“杀”转“勾”。安赛龙整体球路组合的精妙性要大于谌龙。
关联阅读:
注释:
1.素材来自2017世锦赛谌龙VS安赛龙。分析基于作者经验,仅供参考
1.素材来自best on court.分析基于作者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2.如果你有有趣或专业的文章,可以投稿至爱羽客投稿邮箱:tougao@aiyuke.com,菜师兄为你润笔。
3.欢迎批评和观点的碰撞。请多分享两句经验和论据,让你的批评更有力度。
优秀原创稿件、个人简历投递通道:tougao@aiyuke.com
登录后可评论
头像不错
呵呵,对,谌龙牛逼,谌龙最无敌了
你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