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一生都有起落,但吴迪西的职业生涯可以说只有“起”没有“落”。1981年吴迪西因为福州部队的羽毛球队解散,转而进入福建省队,同年底进入国家队,并且遇到了刚刚从印尼归来执教的名帅汤仙虎,搭配林瑛配对女双。仅仅一年多的磨合,“西林”组合现身国际赛场,第一个大赛正好遇上全英公开赛,第一次参赛就强势夺冠。这之后“西林”组合开启“无敌”之路,拿下了1983年世锦赛女双冠军。1984、1985年世界杯女双冠军。1984、1986尤伯杯冠军。并且在1986年急流勇退宣布退役。在国家队的六年,拿到了想拿的所有冠军,并且年年都有收获。“西林”组合是当之无愧的80年代女双霸主之一。
今天菜师兄带来吴迪西的正拍高远球分析。
一、正拍高远球的步骤
(1)起步+架拍
(架拍的时候右肘略高于左肘,吴迪西解释仰起来更好“瞄准球”;脚步重心在左脚,右脚略带踮起,脚步同样配合上仰的姿态)
(陶菲克也有类似的习惯,架拍的姿势导致身体有明显的“上仰”;注意其他的教学有些是推崇“平举”)
(第一步:起步+架拍,注意拍面也朝向来球方向)
(错误架拍:拍面像外侧偏转;菜师兄的个人理解,不同球员可以有一点偏转,但偏太多肯定不好)
架拍来说姿态有点让身体调整为“上仰”并且朝向来球,这样有利于发力以及打准球。
(2)转身+顶肘(倒拍)
(转身+顶肘,重心调整至右脚,手肘举到眼睛的高度)
(在倒拍的时候,吴迪西专门提到手腕是处于“外翻”状态)
(第二步:转身+顶肘;注意重心,手肘的高度)
倒拍过程伴随身体重心的转移,折叠手臂有蓄力的作用,抬高手肘有提升击球点的作用。注意此时手肘靠近耳朵,但不是真的贴着耳朵。
再多说一个手肘的细节:手肘从外侧到贴进耳朵的过程,就是李士伟教练强调的“进肘”。
(3)伸展手臂击球
(伸直手臂击球,注意这个“直”不能僵直)
(吴迪西提到两个点,伸直手臂击球的时候,手肘仍然有微微弯曲;二是感觉手腕往前压+收住的感觉)
(第三步:伸展手臂击球)
吴迪西讲到了其他教学视频很少有提及的2个话题。一是伸直手臂并没有想象那么直,因为小臂极限的打直容易引起肘部的损伤。二是手腕前压,很容易理解成手腕发力,实际上是手指发力往前压+手腕绷紧。手腕是关节不存在发力,但收紧的手腕可以起到收力的作用。
(4)收拍
(错误的收拍:拍子下落到持拍手同侧身体外)
(正确的收拍,拍子落地非持拍手身体一侧)
收拍不是挥拍的核心环节,可以有一些个人习惯,但整体来说不要把拍子收到持拍手同侧身体外,以免扭伤肩膀。
二、发力细节
(1)手指的发力的点比击球点靠前很多(后脑勺发力)
(手指从松到紧这个动作在后脑勺就已经开始;注意示范动作没有转身)
吴迪西提到一个“后脑勺”发力,其实说的就是抓紧拍子从后脑勺就开始了,而不是头顶撞击球的瞬间。注意后脑勺开始抓紧,头顶击球瞬间抓的更紧。
另一个点:吴迪西动作示范发力动作的时候没有转身。李士伟教球的时候也是把转身+挥拍发力和不转身+挥拍发力分开来讲的。很多球迷一直有一个误解,以为只有转身+挥拍发力才能打出后场到位的高远球,实际上经过一定的练习,不转身也能打出到位的高远球。那么两种方式有何区别?转身发力更协调,但需要一个较大的动作和相对多的击球时机去辅助。如果对手的球压的很快,没有多余的时间用来转身,则用不转身回高远球的方式更合理。
(2)手指细节
(倒拍过程中明显的松开后三指,这样可以在发力的时候有手指从松到紧的感觉)
(蓝衣倒拍瞬间,后三指放松)
(王晓理杀球,注意同样是发力前放松后三指)
“影子传说曾经”曾经写过一篇《杀球三大握拍法,你是哪一种》,其中第一种就是“击球前,松开后三指”。吴迪西也是这个习惯,这个习惯应该能更好的体会手指从松到紧的感觉。
关联阅读:
注释:
1.素材来自《世界冠军吴迪西教学视频》。
2.如果你有有趣或专业的文章,可以投稿至爱羽客投稿邮箱:tougao@aiyuke.com,菜师兄为你润笔。
3.欢迎批评,批评就是交流。请多分享两句经验和论据,让你的批评更有力度。
本文系爱羽客羽毛球网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优秀原创稿件、个人简历投递通道:tougao@aiyuke.com
登录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