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来自微信公众号“羽毛球情怀”授权转载
我们知道,现在的国际羽毛球比赛是21分制,三局两胜决胜负。最近,世界羽联正式在一些低级别赛事中实行了11分制,的确大大缩短了比赛时间。其实羽毛球比赛计分经历过很多变化,现在实行的11分制到底是利是弊呢?
一、15分制改为7分制
羽毛球比赛项目于1992年首次进入奥运会项目开始,比赛计分制度为每局分为15分的发球得分制(意思是只有发球方在赢得这一球的胜利后方可得分),赛制是3局2胜。这就导致比赛一般长达近两个小时,团体赛5盘3胜更是让人近乎精神崩溃的超过5小时。不管是观众、媒体还是赞助商都有点疲惫和困乏,对于运动员本身体能消耗更是非常大的考验。
萨马兰奇
已故的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经两次于苏迪曼杯、世锦赛大赛准备亲临颁奖,因为比赛时间太长,因此都在未打完而中途退场。之后他曾对世界羽联放下一句狠话:羽毛球必须缩短比赛时间。
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2001年6月1日开始实行新的计分制:世界羽联将羽毛球计分从15分缩短为7分,仍采用换发球权制,并从三局两胜增加到五局三胜。
二、恢复15分制
由于改制后争议声极大,世界羽联随后通过调查发现,7分制并未提升比赛精彩程度。因此在2002年5月18日,世界羽联宣布取消7分制,恢復原有的15分制的换发球权制。
2003年,世界羽联考虑到男女运动员的体能的差异,认为不应对男女运动员设有相同的计分数。于是,除了男单和男双两个单项仍施行15分的换发球权制之外,女单、女双以及混双三个单项实行11分换发球权制。但随后这一决定又遭到英格兰等羽球协会的反对。
最终世界羽联在权衡各方利弊后,决定除了女单项目外,其余项目仍实施15分制,世界羽联的改革在两年后又回到了起点。
三、21分制取代15分制
2005年,世界羽联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考虑后推出了21分每球得分制,并于2006年2月1日正式实施。
除了计分数上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得分规定的改革。21分制取消了羽毛球长期以来保有的发球权制,采用每球得分制。
每球得分制意思就是从第一球发球开始,胜利的一方得到下一球的发球权,每一球不论哪一方发球,得分均为有效得分,直至净胜2分首先拿到21分为胜出一方。若双方得分一直2分之内,谁先拿到第30分则为胜出一方。
积分规则改变后的羽毛球运动,不仅观赏性得到极大的提升,而且还大大地缩短了比赛时间,促进了电视直播、转播和增强了现场观众的趣味性,有利于羽毛球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四、实行11分制是利是弊?
虽然21分制暴露出了单场比赛时间过长、大赛首轮经常拖至半夜、也不利用电视转播等等问题。但在今年的中华台北黄金赛上,羽联试行了11分制。爱羽客小编发现比赛时常大多集中在15分钟至50分钟左右,也有长达1个多小时的比赛,缩短比赛时间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此前,港媒曾评炮轰该事件。羽毛球运动似乎从来没有一定之规,15分制、11分制、7分制、21分制变换个没完,并且还要继续变下去。不消停的计分改变,只会让这项运动越来越不严肃,朝令夕改的做法加剧了羽毛球的轻薄感和边缘化。
世界羽联主席拉尔森
林丹是21分制的最大获益者,他此前一直被印尼的陶菲克压制,直至2005年底世界杯试验21分制,超级丹赢得职业生涯第一个男单世界冠军头衔。2006年羽联正式实施21分制,林丹同年世锦赛登顶开启王朝,与之对应,陶菲克再未获得世界冠军。
21分制每球得分,有利于超级丹直接而极具侵略性的打法,相反,失去了换发球制荫护,陶菲克不像以往那么敢“表演”了(在换发球规则下,他发球时往往天马行空的表现,即便失误也不丢分)。印尼元老苏吉亚托曾哀叹,21分制扼杀了艺术型球员,给体能型球手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那么,羽联的好意为何被吐槽?因为羽联致命错误是把心思都花在计分制之类的皮毛问题,真正生死攸关的包装赛事、打造球星、提高比赛观赏性、招揽赞助商投资等环节却没有作为。放眼当今羽坛,真正能吊球迷胃口的赛事,只剩下林李大战,这才是羽毛球的最大悲哀。通常30-60分钟的羽毛球比赛,新规则下只进行20分钟左右,如果路上就要耗费几个小时车程,谁还会为这20分钟买单?
羽联的确是不自信,他们不得不将比赛压缩,制作成快餐,以免令观众厌烦,生怕比赛拖长,耽误了别人的宝贵时间。小德、纳达尔一场网球鏖战6小时,球迷称之为惊心动魄的史诗对抗,而羽毛球最多1小时,却还是不招人待见。羽联直到现在还没搞明白,如果比赛不吸引人,1分制也是惹人嫌的。
(原文有删改,部分内容来自大公网)
本文系爱羽客羽毛球网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优秀原创稿件、个人简历投递通道:tougao@aiyuke.com
登录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