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劲,北京体育大学羽毛球副教授,国家级羽毛球裁判员。1995年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一直从事羽毛球的教学、训练和科研工作。
打羽毛球时,腰部起着上下衔接的作用,尤其起跳击球时,身体的协调发力对腰部有很大的依赖作用。当腰部受到损伤后,快速回球及身体的控制能力将受到影响。
以下,简单介绍一下腰部损伤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预防及恢复的方法。
一、腰伤产生的原因
1.后场击球不转身
正常的后场击球动作顺序为侧身一蹬地起跳一转身击球,击球的力量由下至上传递,最终挥拍将球击出。如果缺失了转身环节,击球动作不连贯流畅,容易造成受伤。
正常的后退击球为侧身步法后退,也可以先直接后退、最后一步转身击球。后退过程中身体有后仰的角度,腰腹部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但过度的紧张容易导致边退边击球的牵拉力度过大,造成腰部损伤,不仅影响正常的身体姿势,更影响击球的发力。
另外,后场连续击球时,特别是连续杀球时,容易不转体侧身蹬地,腰髋以下部位不动,直接拧转上体进行大力击球。击球时,腰背部的用力过大,容易产生疲劳,从而导致肌肉拉伤。再有就是来球很快,判断后快速转上休用力回击球,也是拉伤腰背部的主要因素。
2.后场击球转身过大
正常的后场击球转身,身体向前或稍微有点收腹前倾。当击球动作过大、击球后继续用力向前挥动,身体的前倾过大,就容易造成腰背部肌肉拉伤。
具体表现有:正常的后场起跳击球后,挥拍动作制动不足,挥拍的回收减速过程还在用力,带动身体继续收腹前倾;击球后还继续发力,造成腰背部的肌肉被过度牵拉。
3.后场反手击球用力过大
后场反手球,一直是基础技术学习的难点,难就难在如何用反手将球打到对手后场。为了将球打到后场,在反手击球时过度用力,不但不能将球打到后场,还容易造成肩部和腰腹部的肌肉用力错误,导致受伤。
具体表现为:反手击球点过高,击球不转身。后场反手击球处于被动状态,击球者希望回球更远,避免对手下一拍继续进攻,因此会大力挥拍击球。击球时,击球点在身体上方,因此击球缺少转身带动挥拍的动作。动作缺少连贯性,挥拍击球时的大部分力量最终由身体承受。缺少转体发力,因此腰部承受力量很大。长期积累,很容易造成肌肉劳损和肌肉拉伤。
此外,后场反手击球是一个动作连贯和放松的击球动作,由于处于被动状态,给击球者造成了心理压力。在整个击球过程,身体处于僵硬状态,挥拍向后击球时动作被动展开,对腰腹部的紧张肌肉产生快速牵拉,也容易造成肌肉拉伤。
再有就是反手击球点过低,导致击球时挥拍弧度过大,带动腰部动作过多,造成腰部肌肉拉伤。
4.中场防守接杀吊准备过于放松
中场防守时,动作过于放松,对方的突击杀球或快速吊球造成突然起动、转身接杀吊,腰腹肌肉瞬间被牵拉扭转,造成急性损伤。
具体表现为:放松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不足,突然大力转身,造成急性扭伤或拉伤:接球难度大,超出了自己的防守能力,但还努力救球,超出了身体的承受范围,造成肌肉的拉伤。
肌肉拉伤后,转身接杀吊的能力下降。有受伤的阴影,也容易使防守缺乏信心。
5.被动头顶球(以右手持拍为例)
被动头顶击球时,右侧腰腹被强烈牵拉:击球过程中,动作过于生硬,很容易造成肌肉的拉伤和扭伤。
具体表现为:头顶被动的回球难度很大,要在移动过程中完成击球,击球的位置还在头顶后方,移动击球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右侧腰腹拉伤。击球过程还伴随转体动作,左侧腰腹处于侧弯状态,用力击球的同时转身,容易对左侧腰腹产生肌肉挤压扭伤。被动状态下击球还需要收腹配合,在身体重心后仰的状态下进行收腹击球,容易造成腹肌的拉伤。
击打被动头顶球时一旦受伤就会很严重,对后场区的击球动作都有影响,会破坏转体动作的连贯性,恢复后对击球也会有一定的心理阴影。
二、腰伤的预防
1.做好准备活动,热身运动可以降低肌肉拉伤的几率。
2.使用正确的动作,不要强行去接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球。
3.积极准备,以放松的心态处理突然的来球。
4.击球发力过程,不要过分地用力和紧张。
5.适当加强平板支撑练习,提高核心区的力量,也能有效预防腰腹受伤。
6.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发力更容易,受伤几率也会降低。
三、避免腰伤的方法
1.采用侧身后退的步法,使击球前已形成侧身动作,击球时直接向前转身发力。如果采用直接向后退的步法,最后一个退步要形成向右转体蹬地起跳击球的姿态,避免身体产生拧转的发力动作。
2.原地击球也要积极转身,快速起跳击球,如果来球很快,不要强行用力击球,可以采用轻吊或下压击球的方式回球。击球前要积极准备,让身体能更快地调动起来。
3.减小挥拍动作的幅度,击球后要形成收力动作。可以面对幕布或墙体挥拍,挥拍到身体前上方强行制动,形成收力的习惯。
4.学会转体参与击球的发力,但转身不要过大,只是在蹬地转身瞬间用力,当挥拍动作已开始运行时,就不需要主动地发力转身。
5.加强快速力量练习,可以用弹力带做阻力,练习快速的一侧转体动作。
6.右手持者拍击球时采用向右转身、提肘挥拍击球,使转身和挥拍动作连贯完成。击球过程中,动作放松,发力的方式由直接挥动球拍击球转变成转身带动挥拍。
7.右手持拍者选择在身体右外侧上方位置击球,使身体自然打开。在身体上方的球,可以采用头顶高球,这样更加主动和容易回击球。
8.采用正确的击球方式,减少身体带动的幅度。被动处理的时候,可以采用低手吊球、直线和斜线交替。
9.提前做出防守的起动动作,学会腰腹协调发力转身。
10.过于被动的球,可以采用反手击球的方式。头顶被动击球时,不要采用对抗的方式回球,可以先回击高远球过渡,以避免回球时压力过大。
优秀原创稿件、个人简历投递通道:tougao@aiyuke.com
登录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