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把球场当舞池的佛拉明戈“舞者”;她是让人闻风丧胆的“咆哮”女王;她是一举打破亚洲统治的欧洲悍将。她更是革新女单打法的开创者。要读懂女单的发展趋势,就要先读懂马琳这个“弄潮儿”。今天菜师兄带你一窥“马大叫”究竟有何吊炸。
一、快马当先:多个环节想尽办法“提速”
(1)开门见山,发接发(接发)环节直接提速
(她是女单赛场大量使用反发拍发球的先行者)
(红衣发小球+抢网推球)
(红衣发小球+被推过顶,依然强势的反抽杀)
(红衣从接发环节开始下压+抢网+下压;注意整个回合甚至都没有出现拉吊)
(红衣接发抢推底线+抢网扑压)
马琳是女单赛场真正大量使用反拍开球的先行者。不要小看这一小小的改变。它打破了传统的开局模式,减少了开局阶段的刺探和相持,直接进入白热化的针锋相对。在球路上减少了拉吊的层面,取而代之的是频繁的下压和抢网。
(2)主动出击,勇于抓球,提升回球的压迫性
(红衣压对手底线+抓对手的平高球下压+抢网高压)
(红衣接吊挡网+抢网扑压)
马琳的比赛常常让人喘不过气来,其一是开局即开干。其二就是在相持中喜欢主动出击,打破平淡的节奏。不喜欢过多的周旋,而追求拳拳到肉的爽快。这种打法一方面加快了比赛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在心理上给对手传递出无名的紧迫感。
(3)爆发力出色,进攻落点不一定非常刁钻,但节奏一定极快
(红衣头顶杀斜线)
(红衣突击直线+上网扑球)
马琳的进攻球,不在乎杀边线的精准度,而在于速度的冲击。注意不是一拍两拍的高速,而是全场比赛都能保持一定的高速。这来源于其出众的肌肉爆发力和强烈攻击欲望。
(4)被动过渡球也不轻易减速
(红衣正手区略为被动,依然选择强势的反抽)
(红衣反手被动过渡,速度依然不慢)
力量除了在取得进攻机会的时候有用,在被动球的时候也是马琳的一大法宝。尤其是抽球的应用。令其处于被动时依然能保持一定的速度。
二、“反拉吊”的特质
(1)球路的改变:下压和抢网增多,拉吊减少
(红衣接发下压+抢放+下压)
(红衣抢网推压+后侧快速下压;注意出球的侵略性很强,球与球连贯的速度很快,典型的反拉吊套路)
马琳的球攻击性很强,出球线路和整体节奏都抛弃了传统拉吊打法以控制为主导思想的套路。取而代之的是步步紧逼,针锋相对的前场紧逼和后场高压打法。
三、简约而不简单:也有细腻技术的一面
(红衣高质量勾球)
(红衣高质量勾球+滑板吊)
细腻的技术,灵气的球路从来不是多余的东西。马琳作为一个世界顶级选手,同样有着细腻的球感,和扎实的基本功。只是其出色的技术深藏在其以快为主的打法之中。
四、快与准的反思
“快”与“准”就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传统的拉吊打法不惜牺牲一定的速度,而追求落点的极致。拉吊女王王莲香是其代表,把场地的空间利用到极致,力求通过回球的落点让对手形成最长的跑动路线,在消耗战中磨死对手。再到后来,出现了国羽女皇张宁为代表的拉吊突击打法,依然是以精准的“拉吊”为铺垫,先通过空间的上的调动消耗对手,再辅以“快速”的突击见血封喉。到如今马琳的“反拉吊+不讲道理全场突击”的打法,则是在整体的节奏上宁愿牺牲一定的落点控制,也要保持全场极速的高压姿态。这种化繁为简,返璞归真的进攻打法将会是女单的未来潮流。
关联阅读:
注释:
1.素材来自2016里约奥运会马琳VS辛德胡。
2.如果你有有趣或专业的文章,可以投稿至爱羽客投稿邮箱:tougao@aiyuke.com,菜师兄为你润笔。
3.欢迎批评,批评就是交流。请多分享两句经验和论据,让你的批评更有力度。
本文系爱羽客羽毛球网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优秀原创稿件、个人简历投递通道:tougao@aiyuke.com
登录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