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师兄今天带来的小练习依然是发接发第三拍出斜线的处理。标题从“转”斜线变成“斗”斜线。
因为上一篇模拟的是对手回直线后第三拍转斜线球。这一篇写的是对手先转斜线,发球方第三拍仍然固执地继续回斜线球(球路原路返回,有点相互“斗”斜线的意味)。
(红衣发接发第三拍斗斜线)
一、正手区出对角球的三种方式
第二拍的手法和第三拍的手法有相似之处,都是正手出对角球。但在实际操作中,接发的第二拍出手的时机更从容,拿的点也较高。而第三拍由于要顾虑对手出直线或斜线两种可能,出手的时机会略为延后,拿的点也较低。
第一种:“拨”对角
(正手拨对角,食指主导发力)
(拨对角,食指主导发力,有点往上抹的感觉)
(拨对角,食指主导发力)
注意包裹球头的下侧+右侧,食指略往上提。
第二种:“切”对角
(白衣“切”对角)
(前三指固定球拍,后两指挤压形成“切击”)
(切对角的手指细节)
切对角有“碰”的感觉,拍面接触球头后拍头有明显的回弹(回收)。
第三种:正手反拍“分”对角
此法用的比较少,手法也略显怪异。为了避免把球迷导向“旁门左道”就不详细解读了。
二、让勾球贴网的小窍门
(红衣出对角球,从标志球内侧绕过球会更贴网)
三、正手出对角球手臂可以随球移动吗?
(黑衣出对角,手臂随球移动)
(黑衣出对角,手臂不随球移动)
正手区出对角的时候手臂既可以随球移动也可以不随球。但建议多使用不随球的方式,看起来动作幅度小,出手更隐蔽,控制更精准。
最后菜师兄赠送一招”不变也是变“
(发接发第二拍,带停顿接发挡直线)
当你大量出斜线之后,对手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斜线。这个时候你本来普普通的挡直线,带一个节奏的变化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联阅读:
注释:
1.训练素材来自菜师兄自录,感谢张乃鑫、文乃宽小兄弟友情”出镜“。
2.青训题材必有不足。涉及未成年小球手,如有批评和意见欢迎指向教练。
3.对训练有何疑问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本文系爱羽客羽毛球网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优秀原创稿件、个人简历投递通道:tougao@aiyuke.com
登录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