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写了一篇戴资颖的的斜线球路意识和应用。今天要讲一个双打的斜线球路运用。此球路常出现在发接发环节。练习队员右区发球(第一拍),对手接发拨直线(第二拍),练习队员接球后球转斜线回球(第三拍)。
(蓝衣发接发第三拍转斜线)
(红衣发接发第三拍转斜线)
(黑衣发接发第三拍转斜线)
一、发接发环节的脚步连贯方式
(顺着自己发球的方向,顺势先提起左脚+跨右脚转身)
注意手脚的配合时机,基本上在发完球后右手就顺势抬起,而不是等到迈完左脚+跨转右脚后才抬手。
二、对手回球弧度平的处理方式
(来球弧度平,击球点更靠近击球头下部+侧面)
调整击球点高低的简单方法就是调整手肘的高低。球平肘低。
三、对手回球弧度高的处理方式
(来球弧度高,击球点更靠近球头侧面+侧上部)
为了拦截到弧度高的来球,手肘明显升高。理论上来说若再高一点右脚起跳拦截都是可以的。
四、手法的细节
(1)动作可能有小差异,但原则相同:即切击球头的左侧,才能打出向右飞行的斜线球。
(2)击球瞬间“走肩头”和“不走肩头”都可以,但两者出球的质感有所不同。
(不走肩头:击球瞬间,手臂不跟随球的飞行方向。这种处理撞击感更强。)
(走肩头:击球瞬间,手臂跟随球的飞行方向。这种处理带的感觉更强。)
(4)前三指主导发力,虎口外旋是包裹球头左侧的关键
(出球瞬间虎口外旋可以包裹球头左侧)
(前三指挤压拍柄+虎口外旋)
(前三指挤压拍柄+虎口外旋)
五、后续走势
第三拍转斜线之后,最大的可能就是对手一着急下意识起球(斜线为多),所以后场的球员一定要提前做好杀球的准备。
关联阅读:
注释:
1.训练素材来自菜师兄自录,感谢张乃鑫、文乃宽小兄弟友情”出镜“。
2.青训题材必有不足。设计未成年小球手,如有批评和意见欢迎指向教练。
3.对训练有何疑问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本文系爱羽客羽毛球网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优秀原创稿件、个人简历投递通道:tougao@aiyuke.com
登录后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