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的羽毛球规则中,发球时要先击中球托,否则就是发球为例。而在三、四十年前的羽坛,却流行一种发球时击打羽毛球的羽毛的发球法——“旋转飘球”发球法,一时间让不少球员谈“旋”色变。
旋转发球又名飘球,在20世纪70年代末,马来西亚羽毛球运动员西德克三兄弟发明使用,故亦称“西德克发球”。旋转发球特点是发球时倒拿羽毛球,用反手动作击打羽毛部分,使球在飞行过程中不断旋转,使球的行踪飘忽不定,从而给接球队员造成困难,常使人还未回过神就败下阵来。因用于比赛取得惊人效果,世界羽坛很快就出现了一股“旋风”。国内外一批名将都被这种旋转球“转”得“头晕目眩”,往往只能得几分,在第一轮就惨遭淘汰。一时间,真可谓谈“旋”色变。
由于很多人认为“旋转发球使发球方占了很大便宜”,在1982年,“旋转飘球”发球法被国际羽联明令禁止。爱羽客小编对这种发球十分好奇,在CNKI中国知网查阅了相关文献,在1981年的成都体育学报中,详细描述了这一发球法。通过切击羽毛球的羽毛不同位置,竟然能产生出6种旋转球!
1.向右大拐弯、向左小拐弯
2.向左大拐弯、向右小拐弯
3.向左拐弯
4.向右拐弯
5.向右、左拐弯
6.向左、右拐弯
吓死宝宝了,怪不得当年那么多运动员害怕这种发球法。至于为何会产生这么多的旋转,由于涉及到物理理论,就不过多介绍了。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旋转飘球”其中的2种发球法(由于这种发球法现在不合法,大家权当娱乐)。
一、倒头式反手发球
发球前将球倒头持于手中,即球托在上,羽毛开口朝下,拍面切击右侧羽毛的同时切球托,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前进。这样发球旋转速度较快,升至最高点后有急速下栽和左拐弯的特性,比赛中不易被对手扑球。
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呈三叉形,钳住球托发球。这样发球会产生上面所说的第二种旋转效果——“向左大拐弯、向右小拐弯”。
二、倒头式正手发球
这种发球,球在旋转飘动中有向右拐弯下栽的特性,不容易被对手扑。
发球时,左手中指、无名指垫着羽毛顶端,拇指压住球托顶端,其他手指扶住羽毛。或者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合拢,拇指展开钳住羽毛球。发球瞬间,拍面与球夹角大约30-45度之间。
以上内容,大家可以仅当饭后谈资。当然,球友们也可以在球场上打着玩的时候不妨试试。
本文系爱羽客羽毛球网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优秀原创稿件、个人简历投递通道:tougao@aiyuke.com
登录后可评论